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标准体系是根据农业部下达的重点工作和要求,综合研究农田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了农田土壤、水体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基础,以标准化、科学的田间管理、生态的捕捞和商品稻生产,开展田块精细化治理,加强稻田栽培和管理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质量实效。本实验成功研制出水稻田耕作标准化、科学种养模式,可以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适应当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新的思路。
一、改善品种。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节水、保水、高产的优质品种,生产出的经济效益高、植株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节水、成本低的优质水稻品种。品种选择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等优势,实行相对应的栽培制度。当季节气温高、水分少、低温少、缺苗严重等原因引起的秧苗生长不整齐或有线索、缺苗现象时,应尽量选择有利于高产的品种。
二、肥水管理。合理施用肥料能改善水稻植株营养状况,有利于水稻提高产量。水是决定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水稻的产量水平和群体品种的关系,品种对肥水的反应程度和肥水的敏感程度与产量水平和肥水供应量有直接关系,在有效积温高、水分多、肥力好的情况下,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肥料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稻需肥规律。每生产100千克稻谷,需要纯氮2千克、五氧化二磷1.25千克、氧化钾2.5千克。从稻谷养分吸收量来看,早稻氮素总量略低于晚稻,约占总量的20%左右,中稻、晚稻氮素总量略高于早稻,但氮素在三要素中的比例仍居中,分别为1∶0.7∶0.8。
水稻需肥总量中以氮素多,约占总量的60%左右,超于磷、钾,在产量形成过程中,水稻对钾的吸收量多,其次是氮、磷,并在抽穗结实期吸收量增加。水稻生育前期需氮较少,抽穗开花期需氮较多,孕穗抽穗期需氮较多。因此,施肥原则应重视前期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重施攻穗肥,巧施粒肥。
3、水稻施肥量及比例
(1)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移栽前追施总量的70%左右,以满足苗期生长发育的需要,兼顾穗分化、穗分化和籽粒灌浆。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8888.com/7wctedCke9.html

相关推荐